这是之前比较火的一个帖子,说的是一个10岁的孩子,样样成绩都非常棒,他觉得这么出色的自己,生在这种家庭中,亏了!他坦言,爸爸妈妈不配拥有他如此的好儿子!
遭到孩子这样嫌弃,他的爸爸妈妈听到后定有心如刀割的疼痛。
当我把这个帖子推荐给童忆成长编辑组的同事时,他们一同的反应是:愤怒!这不就是传闻中的白眼狼吗?养他干什么,长大了也不了解感恩,白养了!
几乎每个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的父母听见孩子这么说,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吧:愤怒。愤怒的背后,还有深深的伤心与难过。
毫不夸张地说,大家千辛万苦,却把孩子培培养了白眼狼。
悲哀的是,如此的孩子,在日常真真的存在,而且不是少数。
你光鲜亮丽,爸爸妈妈低声下气
我身边的一位阿姨,近六十岁的人了,人看起来比实质年龄还要操劳。
阿姨说,她在郊外的一家政公司上班,服务行业,薪资不稳定,工作时间不稳定,所以,有时晚上八九点,时常在小区门口碰到刚刚下班的她。
她说,她还要赶回家给儿子做饭,要不然那小子又要出去挥霍。
一个六十岁的老人,为何还要起早贪黑的工作呢?
阿姨的儿子三十岁了,没正儿八经的工作,女友倒是常常换,每次外出都给阿姨要零烧钱,儿子还说,给一百块钱,都不好意思伸手接。
这让她很寒心,辛苦拉扯大的孩子,到头来却成了讨债的白眼狼。
大都如此的人,自己有能力养活我们的时候,却把手潇洒地插进口袋里,专职啃老。稍不如意,爸爸妈妈还要挨尽埋怨。
如此的一群人,有些家庭条件很普通,却把日子过得非常高级。
下馆子,吃人气非常高、价格也非常昂贵的餐厅。
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,烧钱如流水。明明手头不宽裕,却高喊着不亏待自己
却不知,我们的爸爸妈妈正弯着腰,用长满茧子的大手挣辛苦钱。
其实,心中无爱的人,即便物质条件再丰富,也难抵内心的冷漠。你含辛茹苦操碎了心,也换不来他一声谢谢!
富养?你得欠孩子多少钱?
中国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时,总有一种愧疚感,什么都要给予孩子最好的!!!
吃好的,穿好的,用好的,上最好的婴幼儿园再穷不可以穷孩子,再苦不可以苦孩子,中国爸爸妈妈为孩子承担太多了。
童忆成长专家孙澜老师觉得:不要把教育做的太过功利化,尽自己所能,不然,养出白眼狼的孩子也司空见惯了。
全民富二代不可取,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,没钱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。
在如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从小物质享受就被过分满足:要手机,要电脑,要房要车
这种孩子只在乎我们的需要有没被满足,而对爸爸妈妈的感受视若无睹,等哪天爸爸妈妈没什么能给了,他还会感觉爸爸妈妈亏欠他不少。
这是所有白眼狼孩子的一同特征:无限制的提需要,要什么,就得给什么,不给就大呼小叫。
归根结底,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愧疚感,滋养了孩子这种惰性,才让孩子理所当然的享受这爸爸妈妈的给予。
你什么都做了,孩子还能干什么?
我爱孩子,我想为他做所有事情,这听起来非常合乎情理。
但,童忆专家建议:当孩子有能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你帮他做了,这是一种对孩子行为能力的侵犯。
容易见到一些孩子,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爸爸妈妈不敢怠慢,每件事代劳,就差替孩子吃饭了。
你有没想过,任何事情你都能替孩子扛,你却不可以替孩子成长!
孩子说我饿了,我要吃饭,然后你就快点捧着碗奉上。时间长了,孩子就会受之无愧,有这种倾向的孩子觉得父母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,假如给了,他感觉那是父母应该做的,他不知感恩;假如没给,他就觉得父母太不应该,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。
如此的孩子,最后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。
假如可以,在孩子能力允许范围内,放下让孩子做,教育不能越界,解放孩子的双手,我们的事情自己来:
孩子的小件衣物,可以让他洗一洗;
盛饭刷碗时,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;
自己着装洗漱,整理玩具。
如此做,孩子自然了解,这是分内的事情,假如父母帮忙,应该了解感恩。
对孩子最好的爱,是某天当孩子离开你后可以自由飞翔,所以,为人爸爸妈妈肯定谨记:
有能力做的事,让孩子自己做;
没能力做的事,教给孩子自己做;
不干预孩子笨拙的行为和不成熟的思想。
期望大家都能养出有爱的能力的孩子,享受把父母的爱,同时,也能把爱给予其他人!